亲爱的2023级全体新生:
恰逢金秋时节,我们相聚一堂,共同见证同学们,一群意气风发的新青年,步入信阳学院,开启大学的人生序章。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向465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同时,向帮助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和亲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从你们踏入学校校门的那一刻起,“信院人”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身份,更将与我们未来的人生同频共振。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在学校迎来建校二十周年的美好时刻,在你们大学生涯的新征程之际,作为你们的院长,我想带着大家认识一下这座美丽的校园——通过三个维度开启一场追光之旅。

一、初识信院:在校园遇见光
大学之“美”,美在幽雅景致。信阳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山水相映,绿围翠绕,春有杜鹃绽放,夏有栀子花开,秋天丹桂飘香,冬日腊梅傲雪,被誉为“河南最美大学校园”。
大学之“美”,美在人文历史。社会科学学院是信院最早创立的院系之一,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和特色优势,以提升法学和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抓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夯实全员育人体系。历史学专业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在武书连中国民办高校专业排行榜中均排名第一,并获批2021年度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法学专业在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民办院校第二名。2023年我院法学专业一志愿报名人数176%,我院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2023年我院司法考试人数通过25人,占比30%,远高于高校平均水平。
大学之“美”,美在厚重底蕴。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银发教授的长者风范,行色匆匆青年才俊的奋发英姿,随处可听同学们朗朗读书声,还有放飞青春的运动与艺术的律动之声。一幕幕场景再现,都无不体现信院“勤学笃行、求真创新”的校训内涵和精神。
校园里的光是学校的环境、学院的历史、是老师、是同学、是你们自己,是一直陪伴于同学们左右的存在,同学们通过在信院的学习和成长,也会不断变得闪闪发光。
二、初识专业:在知识中追逐光
社会科学学院现有法学专业和历史专业。都隶属社会科学的范畴。读史明智镜鉴,学法治国安邦。宗旨是博古通今,法治天下。我们传统历史和文化,是以民心为本,造万民之福;法乃重器,是以制度为纲,筑强国之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世界格局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下,同学们寻“史官之笔”,逐法律之光,选择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学和明曲折、断是非、求公正的法学两个专业学习,作为你们的老师,倍感欣慰与荣幸!
我认为,法学是一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匡扶正义、抚慰民心的学科。同时法学又不单单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但学好法学不易。一位学者曾说:“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入学的第一天你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在精神上要脱胎换骨。”同时,要真正的学好法学,还要有一种正确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制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种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这个政治立场,就是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历史学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历史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变换的因果。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些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因为他们要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由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所以,同学们不能仅把四年历史专业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回首过往,在漫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之中,浮浮沉沉的万千身影,一批又一批熠熠生辉的身影照耀着同学们前行的路。回顾专业发展之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下的我们正应该追随专业上的“光”,在光影之路上将光带向更远处,更深处。
三、追逐梦想:在人生中成为光
同学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自当要以昂扬姿态向未来,挺胸阔步向前走,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一是希望你们以"向心力"培根铸魂。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躬逢盛世,这是属于同学们的时与势;生逢其时,这是属于大家的担与责,同学们要拿出青年的蓬勃朝气,注入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要立大志、行大道、明大义、成大器,树立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崇高志向和远大追求,担当起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责任;同学们在革命老区求学奋斗,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发扬好,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希望同学们以"战斗力"攻坚克难。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同学们,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一段青春寄语,“跃进、雄飞”理应是我们青春字典中最耀眼的字眼!不怕困难、不畏艰辛理应是我们青春履历中最靓丽的底色!
三是希望同学们以“学习力"守正创新。
只有精准的航线,才能帮助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希望同学们认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时光,笃实践行人生理想,以自律为帆、以奋斗作桨。要通过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要带着思考去学习。在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善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才能获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学习一定要持有恒心,学习不是一时兴起,必须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加以培养。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碎片化阅读和短视频浏览极为方便的当下,学习更要有一股韧劲,远离浮躁、宁静致远,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这样才能从持续的学习中获益。
做一个追“光”的人,跟随内心的指引,勇往直前,终会光芒万丈。
亲爱的同学们,我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同学们在信院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一名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者,希望你们今后从这里走出,能够拥护正义,坚守初心,博古通今,薪火赓续。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学业有成,前途似锦!